請注意:從2022年7月起,毅雄已不再接受關於自閉工作的採訪。
– 大米傳媒:新加坡媒體可以如何更好地代表自閉人士的聲音 (2022年6月29日)
– 心跳播客第2集:新加坡自閉人士的情況 (2021年8月27日)
– 亞洲新聞頻道: “我感覺自己像是被遺棄在世上的外星人”:一名自閉男子尋求成為“人類”(2021年5月30日)
- 我更喜歡被描述為“自閉人士”和“低支持需求”,而不是“有自閉症的人”和“高功能”。
- 關係意義(Relational Meaning)的突破發生在特金峰會的那天,也就是確診17年後。
- 2004年當我與情感建立聯繫後,我對自己身體和3D空間感知的困難得到了自然的解決。這是比關係意義早得多的突破。
- 我對殘疾支援最大的擔憂是過度依賴非殘疾專業人士提供的服務,忽視了培養自力更生和自強不息的 精神。
- 澄清一下,我不是主張否認自閉特徵或需求,而是挑戰自己找出可持續性的方案超越自我局限。就像重聽人士可以學會唇讀來促進與非殘疾人的對話一樣,自閉人士也可以找到非常規的方式來規劃自己的生活,掌握追求夢想所需的技能。
- 雖然我不能代表其他自閉人士說話,但我還有好幾十年的時間來證明自閉身份對我來說是不是一種終身殘疾。
– 今日報: 非營利組織向政府提交建議,幫助自閉人士獲得更好的工作和住房支持*(2020年3月30日)
*請閱讀這篇文章以獲得上述文章的完整背景
– 紫色的遊行的訪問 (2020年10月)
– FM 89.3 訪問 (2019年8月29日)
2008年03月 | 海峡时报 2008年02月 | 珠江商報 2007年10月 |
信報財經新聞 2007年10月 | 信報財經新聞 2007年10月 | 星期五週報 2007年04月 |
澳門葡萄牙語報 2006年10月 | 南華早報 2006年10月 | 新加坡軍人簡報 2006年01月 |
聯合早報 2005年12月 | 海峽時報 2002年11月 | 新加坡自閉症中心簡報 2002年11月 |
Online News Articles
- Omy.sg (2007年12月)
- 馬尼拉時報 (2008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