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家长提到,如果从自闭专家那里获得第二诊疗意见,声称最初的诊断是不准确的,或者自闭成人以某种方式已经“成长”脱离了自闭本质,那么就可以失去自闭的诊断。一些自闭人士喜欢这个想法,因为他们将不再面临来自社会的歧视。
然而,看着关于这个话题的讨论让我感到很不舒服。就算回避自闭人士是否可以转化为神经典型人士的问题,还有其他问题:
1)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把自闭本质视为一种缺陷或障碍的医学模型。显然,自闭本质被视为恶人,而不是像神经多样性模型的英雄。如果可以能奇迹般地消除残疾,我们之中还有多少人还会庆祝多样性?如果服用神奇药丸就能立即转变成一个神经典型人士,还有多少自闭人士仍然会对自闭本质感到自豪?
2)自闭本质不是行为组成的。这种误解是基于行为心理学的概念,认为只有观察到的行为才是真实的。自闭诊断目前是建立在对某些行为模式的观察之上的,所以如果自闭人士(至少在公共场合内)没有表现出诊断自闭本质的行为,那么理论上他/她就会自动失去了诊断。
这是混淆了地图的领土、或认为是尾巴在摇着狗而不是狗在摇尾巴。自闭人士的思维方式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行为,而不是相反的情况。一个人能够表现得像个神经典型人士并不意味着他/她就是神经典型人士;这只能意味他/她是演员。
3)失去诊断并不会对个人产生影响,而是会影响其他人对个人的看法。没有诊断的自闭人士仍有社交、感官、慢性疲劳、执行功能等等的问题。理论上,诊断标签是为了帮助由生理、发育或神经系统差异所面临的挑战的人得到恰当的包容;去掉这个标签意味着这个人必须放弃这些帮助。能够融入并不意味着所有的问题都已经解决了,而可能只是被掩盖了。
4)如果自闭人士之前应为自闭诊断申请过的保险赔偿或特殊包容(如免除兵役),那么失去诊断可能会使事情变得复杂。这个年轻人真的有自闭本质,还是为了逃避为国家服务的责任才获得自闭的标签?人们可能会开始质疑那些为了个人利益或方便而改变诊断的人是否诚实。
5)能够轻易地获得然后失去诊断标签会引发严重的道德问题。这至少会对心理学职业的提出了质疑,并为为阴谋论者火上浇油说心理学家是为了个人利益才创造了隐性残疾标签。
如果人们相信自闭本质是假的,那么对自闭群体的影响将是毁灭性的严重。已经有很多人公开质疑自闭的存在:他们坚持认为自闭儿所有的行为问题是是因为父母没灌输家教,只要使用严厉的方法表达爱(比如打屁股和使用藤条)将能解决所有这些问题。愚弄DSM-5(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只会鼓励他们向政府施压,要求停止把纳税人宝贵的钱浪费在这些毫无意义的问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