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autistic » 倡導 » 接受媒體採訪的秘訣

在與媒體溝通時,我們必須小心避免無意中創造出對於自閉人士的負面敘述。無意的遺漏或錯誤可能會造成職業聲譽損害等後果,所以作為受訪者的我們需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以防止不良的描述。我們尤其需要防範被不良組織或奸人利用

例如,在TodayOnline出版關於我的文章中,記者沒有對我的背景提出足夠的問題,從而無法獲得準確和全面的訊息。如果記者問的問題太少,作為受訪者的我們必須努力檢查正在構建的敘述,並幫助填補知識或理解的空缺。

記得要求記者提供聯繫方式,例如名片。如果我們在採訪後意識到我們遺漏了一些訊息或話題,我們仍然可通過電子郵件發送給記者,然後發送短信讓記者注意到這封郵件。通過支援記者做好他們的工作,我們也在幫助自己得到適當的宣揚。

 

提醒記者為什麼某些問題對我們非常敏感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我不太在意被描述為“自閉成人”或“患有自閉的成人”。然而,我對於如何形容我的工作經歷是很在意的,因為任何對我的就業能力和個人誠信的懷疑都會影響我未來的就業機會。

例如,在文章中:

不準確:我隱瞞了我的診斷。[這意味著欺騙,因此可以被認為是誹謗。]
事實上:工作申請表上並沒有要求我聲明自己是自閉人士。我只是選擇不提這件事。

不完整:我離開是因為第三份工作的壓力(那是我做過的最高薪的工作)。
事實上:我是一個間服務中心的負責人之一,該中心每天接待數千名客戶。我得管理一個小團隊、處理苛刻的客戶、並且每天得加班完成繁重的工作量。這是一份自閉人士通常被視為無法承擔的工作。

 

同樣重要的是,當相關問題沒有被問及時,我們要為記者提供額外的背景資訊。例如:

  • 另外三份工作是因為他人知道我在電腦科技方面的能力;我不是通過求職獲得的。
  • 除了曾在一家小公司被經理和唯一另一位員工搞辦公室政治,我在工作中很受歡迎的。當我提出辭職時,同事們試圖說服我改變主意。
  • 雖然在第三項工作中我無法做好人際管理的工作,但我主動提出並幫助實施改善工作場所運營的策略性建議。我超越了職責,將工作流程編寫成一份80多頁的檔,作為每個人都可以遵循的標準操作程式。
  • 我做了八年多的第四份工作,涉及技術支持、心理測量評估和測試研發工作。我離開了公司,開創了自由職業允許我擁有更多時間追求我的願景和使命。

 

如果記者對自閉/殘疾支持不熟悉,我們受訪者應該主動提出讓自閉社區更有力量的不同的觀點。作為例子:

包容性平等:我支持“沒包括我們就不能代表我 / nothing about us without us”的運動。這把自閉人士視為重要、平等的合作夥伴,共同制定影響他們的政策。

領導能力:我如何證明,即使沒有資金和大學學歷,自閉人士可以通過領導社區專案來改變社會。

就業能力:我如何證明自閉人士可以被高度聘用。除了全職工作,我也在自由職業中獲得了成功,儘管我沒有推銷服務也能有足夠的收入平衡我的生活開支。

個人成長:我如何證明自閉人士可以通過個人的選擇和努力培養自力更生的精神和發揮自己的能力。

自閉意識:我刻意打扮得與眾不同,以挑戰自閉男生都是與社會脫節的書呆子的信念。

自閉宣導:我是如何在新加坡和大中華區開始自閉宣導工作,以及我是如何積極參與決策和發起社區主導的倡議的;這可以激勵年輕一代的自閉宣導者。

隱性自閉人士:適應了主流社會的自閉人士幾乎總是選擇不被公認自己自閉;只有必須依賴外來支持的自閉人士才公認自己自閉。這誤導大眾以為全部自閉人士都是有問題的。

 

我建議自閉宣導者們在新聞報導發表之前,要求審查新聞報導的草稿。雖然這不是標準的行業程式,但由於對方可能會因為我們被誤解的風險高而遷就。

另一個又用的方法是研讀記者過去是如何描述殘疾/自閉人士,以及他們個人參與支援弱勢群體的歷史。同樣重要的是要確定採訪的背景和敘述(例如詢問新聞特寫的目的和目的),如果敘述不符合我們的個人信仰,或者對方完全沒有採訪過殘疾/自閉人士,選擇不接受採訪較安全。

把談話記錄下來作為參考也是一個很好的預防措施,以避免產生任何誤解。

此外,對於媒體發佈表格要小心處理。簽下後可能會導致你無法控制自己如何被描繪、無法控制從你的故事中獲得的利潤、或無法控制你的作品的使用方式。碰到這種情況必須向有專業法律知識的人尋求幫助以確保自己不會被利用。

 

如果付出了努力但還是收到了負面或不準確的宣傳,那我們必須以書面形式向新聞機構和安排採訪的團體提供有婉轉和客觀的回饋。通過這種方式,他們可以學習未來採訪其他自閉宣導者時如何小心處理。

我認為較不明智的決定是把問題文章上載社交媒體製造大量的負面宣傳。當對方覺得自己受到了指責,需要為自己辯護時,這就很難調和了。我們得記得自己的行為也可能促成這個情況發生。因此,我們得保持積極的態度,以保留雙贏的解決方案能夠發生的可能性。

是的,當我們覺得自己的信任被背叛時,會很容易觸發情感。我一直被認為是位不喜歡正面衝突,冷靜和理性的人。但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最被激怒的情況,令我我無法積極地思考和理性地行動。我是少數沒有就業問題的自閉人士之一。低調了13年後,出現在本地報紙上的第一份文章既然把我描繪成很無法正常就業的人。令我更憤怒的是安排採訪的自閉組織拒絕對此誤導的描述作出任何回應。那天是新加坡自閉宣導黑暗的日子。

 

事情已近發生了—對無法再改變的情況喋喋不休是不值得的。我建議其他自閉宣導者如果遇到這類的情況就跟信任的朋友導師發洩不滿,辦好自己能力範圍內可以做的機智對策,然後原諒對方的過錯,繼續只與有真正誠意支持自閉人士的夥伴合作。在情緒平靜後,可以寫文章或在社交媒體上發佈關於該事件的帖子澄清問題和糾正錯誤觀念。

為自閉群體創造改變是一場漫長的馬拉松,而不是短跑。遇到挫折是很常見的,包括來自與自閉群體打交道經驗不足的人,以及關於包容的信念有限的人。這樣的學習經驗不應該阻止我們繼續為社區服務,也不應該損害我們與主要合作夥伴的關係。在任何情況下,這些挫折也是創造更積極的認識和理解自閉人士所面臨的情況的好機會。

Please click to share to social media请点击分享到社交媒体